2016年7月12日至15日,为了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组织行为与模式创新研究,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乐云教授和胡毅博士等代表同济大学课题组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实地调研活动。
7月13日,课题组一行率先来到三峡工地,在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的配合下,参观考察了三峡工程展览馆、船闸、升船机、左岸电厂中控室、大坝坝顶、茅坪溪防护坝、地下电站等部位,并在三峡集团枢纽工程部主任黄爱国、合同管理部主任胡银华的共同参与下,了解了三峡工程建设实施组织和管理的总体情况,并就三峡建设时期的组织设计、职能部门构成、人员配置情况以及合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7月14日,在三峡发展公司和葛洲坝三峡指挥部的配合下,课题组针对三峡工程的项目现场管理组织和实施,与施工和建立单位进行了交流。当日下午,在三峡建设年鉴社主任、三峡杂志社副主任的陪同下,就《三峡建设年鉴》和《中国三峡杂志社》的编写情况进行了沟通。7月15日,课题组一行在三峡工程档案馆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三峡工程档案馆。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三峡工程由拦河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坚持科技创新,创造了世界水电工程建设的多项世界纪录,取得了技术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大作用。